牧魚食品
Shepherd Fish Food
牡蠣(學名:Ostreidae)是珍珠貝目牡蠣科軟體動物的統稱,又名蠔、蠣黃、蠣子、海蠣子。牡蠣兩殼不等,左殼大,凹陷,右殼較平,鉸合部無齒,有時具有結節狀小齒。內韌帶,閉殼肌位于中央或后方。外套痕不明顯,成體無足和足絲,鰓與外套膜相結合。
牡蠣呈世界性分布,主要分布于熱帶和溫帶海洋中,從潮間帶至數十米深的范圍都有分布。在全世界約有一百余種,中國南北沿海地區約有二十余種。它們以左殼固著在海中巖礁石塊或貝殼等物體上生活,終生不能移動,借開閉右殼進行攝食、呼吸、生殖、排泄和御敵等活動。牡蠣主要以微小的硅藻和有機碎屑為食。呼吸時食物隨水流由入水孔進入外套腔,然后經過鰓和唇瓣纖毛的擺動被輸送入口。在自然群體中,大多數牡蠣個體屬于雌雄異體,小部分為雌雄同體,牡蠣還可以自發“變性”,同一個個體在不同年份或不同的環境條件下,表現出不同的性別。
牡蠣是貝類中主要的養殖對象,產量在世界貝類養殖生產中占首位,在1983年產量就為100萬噸。牡蠣的經濟價值較大,2000年-2018年,中國的牡蠣產量從329.20萬噸增加到513.98萬噸,總體呈遞增態勢,年均增長率達2.52%,牡蠣加工業年產值200億元,創造的附加值達120億元。